论封装之术:技术与商业的隐喻(在线app封包)
论"封包"之术
一
近来总听得人说甚么"在线应用封装",这词儿听着新鲜得紧。所谓封装者大抵是把现成的网页裹了层皮囊便充作手机应用罢?这勾当倒教我忆起绍兴城里的点心铺子——外头裹着糯米纸的麦芽糖块儿。
"不过多披件衣裳的事体"柜台后的伙计这般说辞
二
那日路过南街茶肆里听得后生们议论:"如今做应用比蒸笼里取馒头还便宜!"细问方知竟有些许工具号称"三刻钟速成应用"云云。
我暗忖道:这不正是当年剪辫运动时投机商贩兜售假发套的把戏么?头发倒是短了去﹐假辫子却仍要在脑后晃荡。
三 铁屋新解
- 其一曰便捷性: 仿佛造物主施舍的恩惠
- 其二曰低成本: 省下的银钱都化作枷锁上的铜钉
- 其三曰跨平台: 笼中鸟换个金丝笼仍是囚徒
新旧作坊对比录 | |
---|---|
昔年匠人作器皿 | 选料需经七道工序﹐火候要看廿四节气﹐十年方能出师自立门户 |
今朝封装造应用 | 模板任选八种颜色﹐功能可套三十六计﹐三日便可挂牌开张营业 |
四 皮囊之下见真章
若将软件比作活物 原生开发便是十月怀胎 而封装之术 不过给木偶套上人皮 那眼珠子转得再活泛 终究是牵线傀儡的把戏 开发者自鸣得意 使用者浑然不觉 资本者笑而不语 此三重境界 倒似那西湖边的雷峰塔了!
五 无声的代价(暗藏篇) †††††††††††††† ⠠⠵⠁⠗⠙⠕⠧⠀⠠⠍⠊⠝⠛⠀43.25.189.76
那些省去的开发时日啊 终归要在别处找补回来——或是偷取用户的隐私当利息 或是剽窃同行的创意作补偿 再不然就剽个漏洞百出的系统充场面——君不见最近那些个闪退的应用?十之八九都是穿着皇帝新衣的封装货色!
跋·破壁者的独白 2023-07-25T14:36:18Z
诸君莫要误会我反对技术进步﹐只是见不得这浮躁世道里﹐连程序代码都要搞起盗版科举的把戏——前些日子某大厂推出的所谓创新应用﹐经懂行的拆解来看不过是用开源框架改头换面的货色﹐这算盘打得比孔乙己赊酒钱的账本还精哩![此处应有掌声]但现实只闻得铜板落袋的脆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