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壳术"之盛行:技术创新还是形式主义?(封装网址成app)
论"套壳术"之盛行
世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便成了套路
近来市面上忽兴起一种新式营生:但凡是个能打开的网页地址(URL),必有人要将其装入方寸之间的铁匣子(智能手机),美其名曰"原生应用"。这使我想起旧时绍兴街头卖梨膏糖的贩子——原本是寻常麦芽糖裹些碎梨皮儿充数。
一、"皇帝的新衣"现代版
君不见应用商店里突现无数光鲜图标?细察之原是网页嵌在WebView之中。"原生体验"四字倒像是给秃子戴假发——远观倒也齐整得紧;近看时却总露出马脚:加载转圈如驴推磨般没个尽头;页面跳转时闪烁似癫痫发作。
传统网页 | "套壳"应用 |
---|---|
点开即用 | 先耗百兆下载 |
地址栏分明 | 深藏三级菜单 |
更新无感 | 日日催更扰民 |
二、"新式长衫"考
这使我想起孔乙己那件破长衫——本是读书人的体面物件。"套壳者"们亦喜穿件科技新衣招摇过市:什么Material Design云云,恰似在粗布短衫上绣金线龙纹。
"你们这些搞移动端的
懂不懂什么叫Hybrid开发?
这是趋势!趋势!"
——某大厂产品经理言
- A公司官网改头换面即成"生态入口"
- B网站加个推送权限自称"智能平台"
- C论坛嵌个广告SDK变身"知识社区"
三、"鬼打墙"奇观记
"创新者"们在应用商店造出无数镜像世界:点开应用竟又回到原初的网页。
(甲)套壳者的说辞:
- "提升用户体验"
- "建立私域流量"
- "抢占手机桌面"
- "打造品牌形象"
- (最后总是)"投资方要求的"
(乙)用户的困惑:
为何: 1. 要占我128MB存储? 2. 要读我通讯录? 3. 要常驻后台? 4. 要比网页版少功能? 5. 要强制升级? ?
四、"吃相学"研究新篇
"精致利己主义工程师手册·第三章·第四节":
- [√] 将浏览器已有功能重新包装
- [√] 在启动页强插五秒广告
- [√] 申请二十余项隐私权限
- [√] 埋点采集用户点击热图
- [ ] 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当利润达到50%时
他们敢于铤而走险
当达到100%时...
何不直接打包网页?"
五、"返祖现象"观察录
最新发现:
- "超级App内嵌小程序容器化部署方案"
- - 即把小程序再打包成独立App
- "跨平台微前端混合渐进式增强框架"
- - 实为多个iframe嵌套
结语:救救孩子!
- 少些形式主义的装潢
- 多些脚踏实地的创造
- (至少)对得起手机存储空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