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果核」中的铁屋

近来总听得人说那西洋人的果子铺里出了新章程——凡是要递与客人的鲜果必要先经了店家的手验看才是作数。

这店门倒是修得极敞亮:四面都是通透玻璃墙子地上铺着大理石砖任是乡下来的婆子进去也要自惭形秽三分。

"原是为着防那带刺的毛桃烂杏混进来"

一 锁链上的金漆

早些年京城里卖糖葫芦的小贩多是担着挑子沿街叫卖若遇上巡城的官差便如惊弓之鸟般四散奔逃如今这西洋店铺却教人想起前清的税吏——分明是收钱的主偏要摆出救世菩萨的模样

  • 凡过手的物什必要抽三成利钱
  • 写着"忠孝节义"四字的铜锁挂在货架上
  • 说是怕客人们吃了不干净的要闹肚子

这倒使我想起绍兴老宅里的规矩:

后院的石榴树结果时必要先给族长尝过方许摘了去卖若是擅自摘了便要跪祠堂挨板子

现下那些在玻璃房子里写代码的后生倒像是被圈在洋灰院子里的枣树根须都被水泥封死了偏还要结出甜枣来给人看

尾声 碎玻璃的光

前日见报上说某地后生自己开了间茅草棚子的果铺虽没有大理石的排场倒也能让过路人随意取用不禁想起《狂人日记》里最后那句没说完的话这些碎玻璃渣子在太阳底下闪着光倒比那整块的玻璃墙更亮堂些...

铁屋子开了一扇窗
窗外又筑起更高的墙
有人拿锤子敲打键盘
回声掉进三十年前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