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那"铁屋子"里的新把戏

近来听得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甚么"应用托管",说是能将万千程序装进方寸屏幕里。
我总疑心这又是新的障眼法——正如那旧时庙会上耍猴的敲着铜锣喊:"诸位看官且看这匣中乾坤!"待到揭了红布去瞧时
不过几只蟋蟀在竹笼里扑腾。

"所谓创新者大抵是聪明人发明的囚笼"
——这话原是写给那些做八股文的先生们听的
如今倒应验在这些个云端匣子上了

前日遇见熟识的章先生
他执意教我见识这新鲜玩意儿。
只见他掏出块玻璃板子点点戳戳
须臾间竟真变出些花花绿绿的物事来。

  • 这边厢是卖汤面的铺子挂着二维码
  • 那边厢教书先生捧着平板摇头晃脑
  • 连街角修鞋的老王头都竖着块电子招牌

我不禁暗忖:这些劳什子当真比得过实实在在的烟火气么?

2.1 新酒旧瓶说

细看这些个应用商店的把戏
倒与当年租界里的洋行有几分相似:

旧时洋行今之平台
货仓抽成流量分成
买办中介渠道代理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开发者资质审查"

只是换了个名目罢了

【忽闻窗外有小儿啼哭】
"我要那会说话的布娃娃!同学都有!"

若说这世道当真变了模样
为何还是老故事换了新衣裳?
那些个云上宫殿里的老爷们
可曾低头看过人间草芥如何生长?
        
算法织就的金丝笼里
困着多少扑火的飞蛾?
数据堆砌的巴别塔上
站着哪个说真话的人? 
        
所谓智能分发
不过是把人的魂灵也标了价码
待价而沽罢了!
        
我劝诸君仔细思量:
当我们将衣食住行都交予那些看不见的手时
可还记得自己原是有血有肉的人? 
        
愿后来者莫学那邯郸步卒
捧着金碗却讨不得半碗糙米饭吃!
        
【掷笔长叹】这新时代的铁屋子啊...
壬寅年冬月廿三夜
于沪上弄堂阁楼灯下急就

注:此文仅为讽喻之作
切勿对号入座
若有机缘得见未来人
还请告知今日种种是否成了后世笑谈?

  月曜日校稿毕 错字三处已改之 周树人印鉴模糊 需重刻矣
 仿作声明:此文本为习作练习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若有雷同纯属巧合特此声明周树人家属委员会监制公元2023年刊印于虚拟空间第N次印刷本版权所有翻录必究(此段文字尺寸为0)